撰文-魏鈞培.圖片-Freepik、ぱくたそ(www.pakutaso.com)
十三歲的小花因玩遊戲認識了自稱十七歲的小明,互加通訊軟體後,兩人漸漸熟悉起來,發展網戀,互稱老公老婆,兩人第一個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,小花收到小明傳來的「特別禮物」—小明的裸照。隨後,小明提出「我也想看妳的照片,如果愛我,就傳給我,我不會再轉傳給其他人。」在小花拒絕時,小明甚至說出照片在app 內會自動銷毀。
小花收到裸照很驚訝,卻也覺得自己好像被對方「重視」,對於小明的要求,小花雖然覺得怪怪的,但又擔心自己拒絕,好像就是不夠愛對方,讓小花陷入遲疑。
我們可以先問問孩子,假如你是小花,妳的感受或想法可能是什麼?感覺困惑、害怕、喜歡還是被重視呢?透過這些討論,我們可以更加瞭解孩子的想法, 以及孩子對於與他人互動的界線。
接著跟孩子一起想想,假如你是小花,而你想要拒絕小明,可以怎麼說?我們可以陪孩子演練幾種不同的說法,依著孩子的個性與情境來選用。教導孩子用「我訊息」的概念,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,以促進關係中的彼此理解。或者搬出師長或法律來回應,也可以透過自身拒絕他人的經驗,來跟孩子演練拒絕的場景。
我們可以跟孩子討論,人與人相處,需要彼此都覺得舒坦與被尊重。如果小明忽視小花的拒絕,再三提出這些要求,或任何一個現實中的朋友一再越線,我們該如何彈性應對。以及如果真的很在乎這段關係,不想撕破臉,要怎麼做才能不委屈自己?這些,都不是一次討論就可以完成的事,需要長期練習,才能在一次次人際關係的練習中,養成屬於孩子自己的韌性。
親子之間的信賴感需要長時間建立與經營,我們可以透過以上的情境練習題以及方法,從孩子還小的時候開始練習,當孩子成為青少年後,更會在遇到問題時願意求救。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,從小就尊重孩子的想法,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,並協助孩子看見和珍惜自己的感受,每一個感受都值得被重視。
如此一來,我們才能讓孩子慢慢在關係中,學會不委屈自己、展現不卑不亢的勇氣與愛的能力。